2007/11/27

[Hike] 桃山喀拉業

時間: 2007/11/23 ~ 2007/11/24

桃山, 我的第一座百岳, 在 2006 年年底第一次登頂, 當時的景色在我腦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此行, 是我第三次造訪, 和前兩次單攻行程不同, 這回住在桃山山屋, 時間比較充裕, 就順道去了喀拉業山.

行前:

話說, 在出發前夕, 我們在賣場討論菜單........

熊貓: "山湯圓很好吃, 一定要一個" "香腸一定要買" "立頓奶茶一定要帶, 當作宵夜" "上山要吃青菜, 想辦法弄出兩片高麗菜葉吧" "我從家裡帶一小包米好了, 這樣晚餐比較飽實" "買兩包泡麵吧, 行進時要是餓了可以煮來吃" "早餐吃吐司加鮪魚罐頭, 挑種口味吧" "煮濃湯一定要加點鹹的東西, 我們買個調味包吧"....

我(沒經驗的新手): 喔~~好啊

(結果每種食物都帶了4人份以上的量).

出發

出發前聽到米塔颱風的消息, 讓我們打消騎車去武陵的念頭, 改成 新竹 - 台北, 台北 - 宜蘭, 宜蘭 - 武陵 的轉車行程, 花了相當多時間. 在國光客運上看著通勤上學的原住民小朋友, 聽著張雨生的口是心非, 我總覺得時光好像倒退了很多年. (註: 張雨生是環山部落長大的, 所以他的歌在這裡很流行.)

武陵站下車後, 遇到好心的朋友, 不但送我們到武陵山莊, 還送我們一把菜, 感動啊.

從武陵山莊出發後, 除了在桃山溪那邊停下來煮午餐吃以外, 路上幾乎沒有大休息. 我早就知道今天要一路陡上 1500 公尺, 所以儘管走起來很累人, 但心裡沒有什麼怨言. 我的隊友就不一樣了, 防火巷的陡峭程度似乎超過他的想像, 回來後直說下次不來桃山了.

在武陵山莊看桃山時, 山頂是一片晴空萬里的氣象, 但當我們走出防火巷後, 雲霧就上來了, 除了有瞄到雪山的 369 山莊以外, 其他什麼都沒看到, 上到桃山山頂時, 更是置身在大霧之中, 本來來這裡是要參見黃昏時的大霸尖山, 看來是沒機會了.

第二天, 我們輕裝前往喀拉業山, 由於昨夜在拍月暈時相機電池沒電了, 乾脆連相機都不帶去, 事後証明這是明智的決定. 因為從桃山下切100公尺後, 一路上全是箭竹林, 路上原有的極少數展望點也因為起霧的關係而什麼都看不到.

翻過七八個假山頭, 在箭竹林游了 3.4 公里後, 終於到了喀拉業山, 果然如同其他人的遊記所寫的, "啥? 到啦??" 也如同其他人記錄裡所寫的, 三面全部被樹擋住; 唯一有展望的一面則是被霧擋住. 不過對我而言, 此行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因為百岳中的三鳥終於撿到一座啦.

抵返桃山山屋後, 第一件事情就是曬裝備. 雖然來回喀拉業的路上都沒下雨. 但我們卻好像在雨中行進了好幾個小時.

下山時, 原本躲在雲中的北一北二段全都跑出來了. 當然, 要趕快拿出地圖認山頭, 很好認的南湖大山, 中央尖山, 和無明山就不用說了, 那個在南湖右邊, 像是在比中指的, 是巴巴山而不是南湖南峰, 連遠方的玉山也都看得很清楚.

當我們走到雲海的海平面下時, 那些迷人的景色也就全看不到了. 此行雖然沒看到預期中的大霸尖山, 但看看南湖中央尖, 也是不錯.

感想:

這只是兩天一夜的行程啊, 我不要扛四天份的食物上山 ~>_<~

在桃山山屋還到志工, 聽著他說在三六九山莊清出上百個睡袋(全都是商業登山團體藏的), "自己把自己的睡袋背上來". 我並不太認同這種看法, 登山團體之所以會放睡袋就是因為可以減清爬山時的負荷, 充份發揮 reuse 的概念. 國家公園要做的應該是訂定遊戲規則並對這類行為合理收費(比方說, 每個睡袋收費 100元/天), 而非一股腦禁止. 興利永遠重於防弊, 但我們常常忽略這個大原則.

此行當天還遇上一個己達不惑之年的山友. 七十歲的人爬上桃山真的是很驚人的事, 我的話...希望七十歲時能走完一半的桃山防火巷就好了.

後記:

  • 從桃山登山口到桃山山頂約 4.5 公里, 每 0.1 公里即有一木椿, 路跡明顯. 幾無迷路的風險.
  • 桃山山頂有路標指出往喀拉業的方向. 單程 3.5 公里. 每 0.1 公里即有一木椿. 來回約 4~5 小時.
  • 雪霸國家公園己經改變里程的計算方式, 原本的算法是品田山(0k)到喀拉業(8.9k). 現在的算法是桃山(0k)至喀拉業(3.5k).
  • 桃山至喀拉業有些路段路跡不甚明顯, 尤以登詩崙山前 (過1.7k木椿) 那一段為最, 行走時要注意看路條. 以免走錯路.
三訪桃山防火巷, 它還是老樣子(廢話).
桃山南稜看南湖中央尖. 右邊河谷處是武陵農場
此刻的南湖像是一座孤島
雲海
秋芒

沒有留言: